志愿者专栏

赵在和:爱心助学只有逗号,没有句号——“我与希望工程的故事”系列报道之二

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25日

人物档案:赵在和,男1934 年 8 月生,中共党员,湖南省湘潭县文化馆退休干部。从1995年5月起,成为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助学劝募志愿者,系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、全省希望工程“十佳爱心人士”、省杰出金牌志(义)工、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、省扶贫助学义务联络员、省三好老干部、省优秀共产党员。

“爱心助学只有逗号,没有句号。只要我头脑还清醒,眼睛还看得见,双腿还能走路,我就要继续干下去。”这是“爱心爷爷”赵在和在总结自己27年爱心助学所说的话,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至少还要干三年,凑成一个圆满的30年爱心助学之路。

租房子作为 “慈善工作室”

1995年5月,湘潭县委安排赵在和担任“一帮一”教育扶贫义务联络员。他自己没想到,这一干就是27年。

助学伊始,赵在和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 “慈善工作室”,小屋内仅有一张木板支起的床铺,一个捡来的茶几作办公桌,可就在这间寒酸简陋的工作室里,却装满了贫困学生的名单和信件。

27年助学路,他始终坚持“嘴甜、腿勤、头硬、心宽、眼明、脸厚、性缓”14字方针,每次下村助学,他都骑自行车走几十公里山路,曾在韶山灌区连人带车从4米高的渠岸掉进了1米多深的急流里,险些丢了命。摔伤、中暑、被恶狗追咬是常有的事。打开赵老每次随身携带的包,里面除了学生资料以外,还有感冒药、手电筒、老年证、一张子女联系电话表等。

到2021年年底,赵在和投入扶贫助学的时间达5999天、牵线扶助学生达3045名、劝募善款达1112万元。现在已大学毕业多年的有361名,其中清华、北大毕业的20名、全国重点大学毕业的54名;学位上获博士后1名、博士生23名、硕士生46名。对于扶贫助学,他总说:“我的根本体会是6个字:坚持就是胜利。”

湖南青基会对我的支持很大

在赵在和的助学经历当中,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他支持很大,为他提供了开展助学劝募工作的平台,特别2009年底荣获了“湖南希望工程20年优秀志愿者”称号,“这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,令我更加下定决心,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都会坚持自己的公益之路。”

这些年来,赵在和在扶贫助学路上遭遇过的挫折、碰到过的困难数不胜数。深圳一位台商于2007年从中央电视台看到报道他爱心助学的故事后,一连9年年捐28万元,后来因遭美国加征25%关税的严重冲击,台商只好叫停扶助了。当时,赵在和遭遇到这个突如其来的严重冲击,心情万分难过,这仅仅是其中一例。

在诸多误会、挫折、困难面前,赵在和从没有想过放弃,硬是艰难地前进着。

号召学有所成的受资助对象参与“爱心接力”

近两年,赵在和又找到了新的扶助办法,分批向学业有成的86位希望工程受资助对象打电话号召捐资助学,并给他们分别寄送了一套“昔日家贫获扶助,今朝奉献表寸心”资料,收到积极的回应。

第一年收到捐助款10.2万余元,第二年收到捐助款17万余元,今年是第三年,预计这类献爱心的捐助款将在22万元以上……清华大学毕业的刘婷,赵在和在她就读大学时4年给她资助2万元,这次她与爱人商定,捐助4年、每年捐1万元,像这类踊跃参与捐助的大学生还不少。

或许,与那些家大业大的慈善家相比,赵在和的劝募善款金额并不惊人,但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,却犹如细针挑土,燕泥筑巢,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。

“学业有成后,我一定会回报祖国、报效社会!”“一旦有经济实力,一定不忘回报社会,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让爱心事业代代相传。”“我学业有成后,一定以您为榜样,把爱心助学活动传下去!”……在受助学生写给赵老的信件中,深知感恩的孩子们表达着共同的心愿,那就是要做赵老爱心事业的接班人!

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甄荣 通讯员 郑斌宾



回望这30年的历程,一代一代人投身希望工程,为之付出,为之自豪。

未来漫长的公益道路上,我们希望,有你,也有我。

无论你是什么职业身份,无论捐款金额大小,你的心意,都是孩子们最珍贵的希望。



分享: